引領讀者遨游閱讀之河
作者:費斌妍
博爾赫斯說:“在人類使用的各種工具中,最令人驚嘆的無疑是書籍。其他工具都是人體的延伸。顯微鏡、望遠鏡是眼睛的延伸;電話是嗓音的延伸;我們又有犁和劍,它們是手臂的延伸。但書籍是另一回事:書籍是記憶和想象的延伸?!?/p>
而這也正是當代作家彭程在其散文集《閱讀的季節(jié)》中所傳遞的觀點,他認為閱讀可以讓我們超越一己的生命只能囿于某個時空中的局限,通過想象和代入性的體驗,而擁有不止一次人生。
《閱讀的季節(jié)》是一本關于讀書、藏書、評書、寫書等抒發(fā)閱讀寫作經驗的文化散文集,文筆優(yōu)美,視野開闊,哲思敏銳,體驗豐富,情感深厚。全書分為四輯:溯源、匯聚、宛轉、涌流。作者以雍容紆徐的語調緩緩講述自己與名家經典的故事和在閱讀中自我生命的體驗。四輯交匯融合,整本書猶如精神發(fā)育的“河流”——從源頭的小溪演化出下游的壯觀,引領讀者一起遨游閱讀之河。
在第一輯“溯源”中,作者帶我們聆聽了古今中外名家經典的源頭的聲音——清涼渾厚,親切可人;在旁征博引中揭示了文化的強大制約力——母語文化的力量;在比照聯(lián)系中發(fā)現(xiàn)了作家之間的影響和借鑒、繼承和創(chuàng)新的多種表現(xiàn)形式;在反復吟誦的主題中去感受一種直抵事物核心、洞察存在底蘊的本領。在最后的篇章《為什么不讀經典》中,作者對追逐快速效率的都市人發(fā)出了閱讀經典的呼吁,因為經典關注的是具有根本和普遍意義的生存狀態(tài),也只有經典作品的作者才能憑借天才般的洞察力,精準地揭示人性的熱情和無奈、豐富和局限。
日本的山本玄絳禪師在龍澤寺講經說:“一切諸經不過是敲門磚,是要敲開門,喚出其中的人來,此人即是你自己。”在第二輯“匯聚”中,作者分享了藏書之趣,讀者和書籍之間的聯(lián)系,大聲呼喊:“愛書人是幸福人!”他用鏡子與容貌的比喻講述了讀者會因書的精神、氣息、趣味和美學進入他的視野和胸次,成為心靈的滋養(yǎng)。閱讀不單單能開闊眼界,擴充經驗,增進智慧,享受情趣,更重要的是閱讀能夠讓人保持生長。
“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這是《左傳》故事展開的舞臺;“人生幾日耳!長林豐草,何所不適,而自苦若是?”這是袁中郎一顆率真心靈的自由傾訴……在第三輯“宛轉”中,我們也仿佛置身在作者書評中的原著美好世界里,徜徉在原著里的人、事、景中久久無法抽離,散文詩般的敘述語言讓人迫不及待想要一睹原著的風貌。
“寫作意味著生命的擴大?!边@是作者在第四輯“涌流”中所作的關于寫作歷程的分享。任何時代總有書寫者,寫作成為了人對抗命運、拒斥虛無的一種悲壯的手段。盡管寫作的過程充滿了挑戰(zhàn)和艱難,但有追求的作家,總會不斷地超越自我。作者從語言的鍛造、寫作的內容、跨文化的文學交流等角度坦誠真摯地分享了自己的閱讀與創(chuàng)作體驗,博大豐厚,酣暢淋漓。
作者在跋中說,《閱讀的季節(jié)》所談都與書籍有關。期待這一本又一本的好書能夠抵達大家的心靈深處,和每一個生命個體融合、滋長,成為我們自身最長久而熨帖的生命底色。相信在閱讀該書的過程中,你還會收獲作者分享的閱讀方法,比如我們需要重讀一本書;關注同一個作家反復出現(xiàn)的主題;學習閱讀不同文體的書的閱讀法;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看適合自己的書,“因為有效的閱讀總離不開真切而深刻的生命體驗”;把電影當書看等等。當然,光是憑借閱讀的輸入是遠遠不夠的,不如像作者一樣拿起筆將閱讀中的所思所想寫下來吧。
文學或許是一種延遲的滿足,閱讀吧,誠如加西亞·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所言:“讓時間流逝吧,我們會看到它究竟帶來了什么?!保ㄙM斌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