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應少些被動安排(金臺潮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有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才能重視深入實際、了解實際。要了解實際,就要掌握調查研究這個基本功?!闭{查研究有學問,見功力。要做深做實調查研究,必須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增強調查研究的自主性,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才能取得實效。
一名在部委工作的干部講述了自己的調研經(jīng)歷:到基層了解村集體經(jīng)濟發(fā)展情況,沿預定線路走馬觀花地看,只見村村有產(chǎn)業(yè),發(fā)展很喜人。后來不打招呼,直接和合作社成員深入長談,種植跟風、銷路不廣等問題才一一浮出水面。
可以想見,如果沒有后一次的長談,完全“被安排”、被牽著走,這次調研就可能面臨失敗的危險,所了解的情況注了水、摻了糖,參考意義大打折扣?!氨话才拧钡恼{研值得警惕:日程排得滿滿當當,大部分時間卻花在走“經(jīng)典路線”,看亮點成績上;座談會開得很長,但說成效經(jīng)驗多,談矛盾問題少;也進村入戶了,卻是層層陪同,群眾產(chǎn)生距離感,難以暢所欲言……這樣的調研,結果也可想而知。
開展調查研究,為的是深入實際、了解實情、破解難題。典型經(jīng)驗要總結,先行先試的經(jīng)驗對于解決問題大有裨益;但發(fā)現(xiàn)問題也是題中應有之義,只有把實踐中的梗阻和障礙摸清楚,政策制定才更有現(xiàn)實針對性。報喜不報憂,只聽“一”不聽“二”,問題被遮掩,調研就會流于淺表,甚至可能墮入形式主義的陷阱。
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基層干部群眾說真話、講實情,關鍵看調研者傳遞出了怎樣的態(tài)度。靶子找得準不準,問得專業(yè)不專業(yè),工作作風實不實,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被調研者的狀態(tài),決定著調研的成色。問題和實情就在那里,辦法和路徑也在那里,只是由表及里,追根溯源,要有科學方法,下一番功夫。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是不是奔著問題來的,是不是要真解決問題、解決真問題,看工作表現(xiàn)一清二楚,這就要求調研者下去之前就做足準備。選題必須緊扣現(xiàn)實工作需要,主題如果大而無當,調研不可能做深做實,既然無關痛癢,便樂于“被安排”;案頭工作還要做充分,吃透與主題相關的中央精神、當?shù)馗艣r、典型問題,才能在實地及時校準方向,把握調查研究的主動權,否則就會“一山放過一山攔”,在各種訊息的包圍中迷失方向。
要聽實話、察實情,還得多下真功夫、笨功夫。焦裕祿同志在蘭考時,靠一輛自行車和一雙鐵腳板,對全縣149個生產(chǎn)大隊中的120多個進行了走訪和蹲點調研,面對面向群眾請教、同群眾商量。正是這種深入的調查研究,使他在較短時間內基本掌握了內澇、風沙、鹽堿的規(guī)律,實施了治理“三害”的正確決策。如今技術發(fā)達了,交通便利了,情況變化了,但實打實的作風不能變,必須一以貫之。多看一些沒有準備的地方,多創(chuàng)造一些直面群眾的場景,多用一些蹲點調研、解剖麻雀式調研等笨辦法,才能更加準確、全面、深入地了解情況。
帶著一顆真心,保持一顆虛心,主動些再主動些,貼近些再貼近些,才能真正抵達實情,找到辦法,從而在一次次調研中練就擔當使命的寬肩膀和真本領。
沈童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