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百余學者齊聚草原 推進中國北部邊疆民族史研究
中新網(wǎng)呼和浩特9月4日電 (記者 張瑋)多語種文獻與中國北疆民族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4日在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落下帷幕,來自中國、日本、蒙古國、波蘭等國家的百余名高校學者在為期3天的研討會上,共話各民族共享中華文化符號,推進中國北部邊疆民族史深入研究。
內蒙古師范大學副校長賈美林介紹,內蒙古地區(qū)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北方各民族繁衍生息、交流融合的家園,在歷史長河中不斷生成的多語種文獻呈現(xiàn)了各民族彼此互動、相互依存、兼和共生的特征。
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學術院教授、中央歐亞歷史文化研究所所長柳澤明在研討會上發(fā)布有關中國清朝時期給票制度的最新研究成果。
清朝時期,中國內地商人走出長城關口前往庫倫或恰克圖進行貿易時,必須攜帶理藩院簽發(fā)的執(zhí)照(票),出關時和進入市場時接受查驗。
“以往的研究對給票制度的存在給予一定關注,但沒有全面考察其起源和變遷的研究?!绷鴿擅鞣Q,“如今史料證實,從康熙五十九年至雍正二年之間針對庫倫貿易形成的制度,在《恰克圖條約》之后適用于恰克圖貿易,一直沿襲到乾隆后期,沒有發(fā)生重大變化?!?/p>
柳澤明介紹,他與內蒙古師范大學等高校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的關系,“就給票制度的研究,今后我們將會收集更多信息去繪制揭開全貌。另外,在嘉慶及之后時期對給票制度可能也進行了各種變更,闡明其實際情況也是我們將來的研究課題?!?/p>
內蒙古大學教授、國際蒙古學學會副會長齊木德道爾吉認為,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以內蒙古高校、科研機構聯(lián)合全國乃至世界學術力量,從漢簡、契丹小字的釋讀,到女真文字、再到突厥文碑刻的解讀,以及滿蒙古文檔案文書的大量發(fā)掘、整理翻譯和研究,都取得豐碩的成果。
“通過這次學術交流,來自五湖四海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進行廣泛交流、互通信息,不僅會深化中國北部邊疆民族史的相關研究,也將拓展更多合作空間?!饼R木德道爾吉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