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id="e6yuu"><td id="e6yuu"></td></center>
  • 
    
  • <menu id="e6yuu"></menu><ul id="e6yuu"></ul><rt id="e6yuu"><em id="e6yuu"></em></rt>
  • <rt id="e6yuu"><code id="e6yuu"></code></rt>
  •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根治網絡暴力需要重視數(shù)字倫理建設

    發(fā)布時間:2022-12-02 10:24:00來源: 法治參考

      近日,一則中學老師上網課遭遇“網課爆破”的消息引發(fā)社會關注。該老師的直播課上混入不少故意搗亂的賬號,惡意刷屏、威脅甚至辱罵老師。課后不久,這位老師就不幸離世。

      梳理近年來網絡暴力事件,記者發(fā)現(xiàn),網絡暴力造成惡劣后果的情況不在少數(shù)。針對網絡暴力,網信辦等部門已多次進行專項治理,網絡平臺也相繼采取措施協(xié)同治理,但網暴仍未止歇。

      有研究者指出,治理網暴,除了相關機構和平臺共同治理,還需要提高網民的道德認知能力,塑造公民數(shù)字倫理。

      網暴事件頻發(fā)

      在一些研究者看來,“網課爆破”就是一種網絡暴力,不僅侵犯當事人的民事權益,還可能涉嫌犯罪。

      何謂網絡暴力,目前并沒有確切的定義。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喻國明曾指出,網絡暴力不是一個法律上的用語,而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表達?!八鼫蚀_的含義是網絡的傳播操作所造成的侵權”,喻國明表示,這種侵權主要是指對受害人的名譽、隱私及生理心理的壓迫威脅造成的,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相應的損害。

      一位網絡輿論研究者統(tǒng)計自己的視頻后發(fā)現(xiàn),每達到200萬點擊量,就會收到100封網暴私信。大量網暴私信涌入,往往給受害人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甚至引發(fā)嚴重后果。

      2022年1月24日,尋親少年劉學州留下遺書,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劉學州收養(yǎng)方親屬委托的律師透露,僅在他的微博私信中,截至1月18日,就有2000多條私信涉及“網暴”言論。這些言論觸目驚心,文字或圖片非常惡毒。

      2022年4月,因200元的打賞爭議,上海一女士被肆意網暴。最終,該女士墜樓身亡。

      為何網暴事件頻發(fā)?業(yè)內人士普遍認為,這與當下的傳播機制有關。在社交媒體時代,短平快的表達方式讓那些情緒化的內容更容易受到關注和轉發(fā)。社交媒體平臺的推薦機制則進一步推波助瀾。目前幾乎所有社交媒體的商業(yè)模式都是依靠流量帶來廣告收入,所以平臺算法會特別青睞那些能帶來流量的內容。

      “治理網絡暴力,不僅涉及公民權益維護,也涉及社會穩(wěn)定與國家安全。”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支振鋒認為,網絡暴力持續(xù)惡化網絡生態(tài),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網絡暴力還會引發(fā)社會風險,加劇群體極化和意識形態(tài)割裂,擾亂現(xiàn)實社會公共秩序。

      在支振鋒看來,網絡暴力監(jiān)管涉及監(jiān)管部門、網絡平臺與網民以及MCN(即多頻道網絡 )機構等的復雜關系,治理需綜合施策。

      建立協(xié)同治理機制

      華東政法大學科研院助理研究員王靜介紹,目前,對網絡暴力已經形成了以網信辦部門為主、其他部門輔助的多頭治理機制。

      2022年初,中央網信辦開展為期1個月的“清朗·2022年春節(jié)網絡環(huán)境整治”專項行動,其中重點整治的五個方面任務,排在首位的就是“網絡暴力、散播謠言等問題”。2022年4月,中央網信辦又啟動“清朗·網絡暴力專項治理行動”,主要聚焦網暴易發(fā)多發(fā)、社會影響力大的18家網站平臺,要求這些網站平臺通過建立完善監(jiān)測識別、實時保護、干預處置、溯源追責、宣傳曝光等措施開展全鏈條治理。

      治理網絡暴力,平臺責任重大,近些年的立法也強調了平臺責任。在網絡安全法中,網絡平臺主體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占整體責任條款近六成。

      據(jù)了解,為治理網暴,平臺已實施各種處置機制。新浪微博采取了階梯式處置方式,對參與賬號、程度較輕的,采取限制功能、短期禁言等方式;對首發(fā)、多發(fā)、煽動發(fā)布網暴信息的賬號,采取永久禁言、關閉賬號等措施;對涉嫌違法犯罪的,配合有關部門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抖音從私信、評論、舉報等多方面進行精準預防治理。

      2022年8月23日,中央網信辦副主任、國家網信辦副主任盛榮華在答記者問時表示,通過這幾年持續(xù)開展“清朗”系列專項整治行動,累計清理違法和不良信息200多億條,賬號近14億個,網絡生態(tài)已明顯優(yōu)化。

      加強數(shù)字倫理建設

      據(jù)媒體報道,近期已有多地老師遭遇“網課爆破”。網絡暴力仍以一定形式存在。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林愛珺認為,網絡暴力事件頻頻發(fā)生,體現(xiàn)了網民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網絡行為等方面的倫理偏差。她建議,明確網絡道德規(guī)范、提高網民道德認知能力、強化網民道德責任擔當。

      在王靜看來,“塑造數(shù)字公民倫理才是治理網絡暴力的‘釜底抽薪’之舉”。王靜認為,構建數(shù)字公民倫理,使網民成為尊重合法權利、肩負社會道義的網絡公民。

      早在2006年4月,中國互聯(lián)網協(xié)會就發(fā)布了《文明上網自律公約》。王靜表示,建立數(shù)字公民倫理還需落腳在具體的行為規(guī)范上。

      在嗶哩嗶哩平臺,要想成功注冊會員,須在規(guī)定時間內答對100道題中的至少60道,題目涉及網絡規(guī)范、彈幕禮儀等。成為會員才可享受到更多的視頻資源,擁有發(fā)彈幕等權利。王靜建議,借鑒這一模式,建立數(shù)字公民倫理公約。倫理公約的答題部分包括仁愛原則、網絡公民社會責任感、邏輯思維能力、平臺發(fā)言基本規(guī)范以及所關注興趣領域的知識儲備。在她看來,這種做法不僅可以過濾掉相當一部分網絡水軍,還可以促進建立數(shù)字公民倫理,形成群體共同認可的價值和行為規(guī)范。

      塑造公民數(shù)字倫理,王靜還建議傳統(tǒng)媒體發(fā)揮榜樣作用:在語言表達、圖像選擇方面,嚴格遵守新聞媒體的職業(yè)倫理規(guī)范,切忌追求流量至上,要盡可能作出冷靜客觀、有理有據(jù)、全面如實的新聞報道。(法制參考記者 徐明皎)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99在线无码精品秘人口,久久精品一本视频,国产老熟女精品一区免费观看全集,99人在线免费视频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福利 亚洲精品无码AⅤ片青青在线观看
    <center id="e6yuu"><td id="e6yuu"></td></center>
  • 
    
  • <menu id="e6yuu"></menu><ul id="e6yuu"></ul><rt id="e6yuu"><em id="e6yuu"></em></rt>
  • <rt id="e6yuu"><code id="e6yuu"></cod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