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往皆學習? 圖書館和書店開出自習空間
花2888元購買一張自習卡,你愿意嗎?
陰雨寒冷的周末,80后劉女士一如往常,來到位于浦東新區(qū)碧云國際社區(qū)的一見圖書館“孵”著空調辦公。“上午在這里辦公,然后回家吃午飯,下午再過來看看書。”劉女士說,“這樣的好地方,可比外面的咖啡館劃算多啦?!?/p>
自習空間雖不是什么新鮮事,但圖書館、書店這樣文化屬性較強的地方開出付費自習空間,還受到歡迎,卻是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
哪些人會來使用自習空間?吸引他們不止一次前來,甚至心甘情愿續(xù)卡的原因是什么?這片空間內又生發(fā)出哪些故事,創(chuàng)造了哪些聯(lián)結?
咖啡館外的更優(yōu)選
“還是在喜歡的書店里寫東西感覺最好”
過去一兩年,共享自習室在許多城市“遍地開花”。就像熱門韓劇《請回答1988》里呈現(xiàn)的那樣,這些空間往往帶著“嚴格自律”“熱血追夢”的標簽,用戶大多為備考者,夢想通過勤奮規(guī)律的學習成功“上岸”或是考出某個行業(yè)重要的資格證。
因為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共享自習室通常“規(guī)矩森嚴”。有的一人一座,模擬高考沖刺班環(huán)境,規(guī)定所有電子設備必須靜音,禁止講話、接打電話;有的模擬“小黑屋”,不僅不能相互交談,甚至連手提電腦、平板電腦都不能用,手機可以寄存,避免過多干擾,地上還鋪著厚重地毯以減輕腳步聲……備考者或許需要這種深度專注的氛圍,但在95后自由職業(yè)者小高看來,這種自習室“目標感太強,有些壓抑,不適合自己”。
那為何不去咖啡館自習?另一位受訪者小魏表示,盡管上??Х瑞^數(shù)量很多,但更像是社交場所。據(jù)小魏觀察,開在社區(qū)周邊、商場內的咖啡館,目前深受中老年消費者喜愛,“阿姨爺叔們會相約在咖啡館聊上幾個小時,特別嗨?!边@廂聊得熱火朝天,那廂自然難以安心學習和辦公。
另一方面,咖啡館的空間格局和桌椅設施也不適合辦公自習。小魏認為,市區(qū)“緊湊型”咖啡館偏多,除去操作臺,留給座位的地方本就不大,“有的咖啡館沒有小桌,客人拿著咖啡杯喝完即走,顯然店主不希望我們停留太久?!倍^為寬敞的連鎖咖啡店內,低矮的茶幾式圓桌和靠背沙發(fā)座的組合也更適合人與人的交談,若要寫字或電腦打字,時間一長準會難受。
“還是在喜歡的書店里寫東西感覺最好?!眮頊ぷ鲀赡?,小高喜歡在業(yè)余時間探索城市各處的奇妙空間。搬到虹口區(qū)不久,她便通過社交平臺發(fā)現(xiàn)了家門口的半層書店,那里豐富的圖書和小而精致的錯層空間給她留下了好印象。今年10月,又一次逛書店時,小高看到售賣“半層自習卡”的招貼,立刻被吸引了。辦一張12次的卡花費290元,含12杯飲料,可在半層書店2樓自習區(qū)挑選“面壁思考的座位”或“看看風景的座位”,還可在店內借閱已拆封圖書。種種條件深得小高的心。雖然由于工作繁忙,從辦好卡到現(xiàn)在她只去過兩次,但她覺得,“每次在那里的幾個小時,效率還是蠻高的?!?/p>
劉女士也對一見圖書館的辦公自習區(qū)頗為滿意。走進大門,穿過圖書長廊,刷卡后,人們才能穿過玻璃門,進入“藏”在場館最深處的辦公自習區(qū)??臻g被分為兩部分,北側更休閑,8個沙發(fā)座位兩兩相對,為閱讀者而設;南側更商務,兩張辦公長桌,兩側分別放置四五個辦公椅,如同在辦公室一般。西側的成片玻璃窗為室內帶來不錯的采光,飲水機、空氣凈化器、綠植、抽紙等免費設施也讓空間更顯人性化。對遠程辦公人士劉女士來說,家里是純粹的生活空間,居家工作容易分心,而自習室恰好符合需求?!拔壹易〉媒T車只要幾分鐘,所以去的頻率特別高。2888元一年,折算下來真的不貴?!?/p>
還有“奇妙的緣分”
“恰如其分的人性化尺度,提供了陌生人社交中不打擾的陪伴”
與純粹的辦公自習空間相比,半層書店與一見圖書館之所以吸引人,也與他們的“主業(yè)”——書有著很大關系。半層書店合伙人趙琦說,目前辦理自習卡的人,一半是為了學習辦公,另一半則是專門來閱讀的。
60后伍女士是一名營養(yǎng)師,工作單位距離書店只有幾百米。工作日中午11:30到下午1:30是她的午休時間,也是忙里偷閑的“充電”時間。只要工作不太忙,她平均每周都會去半層自習空間看兩三次書。“雖說在地鐵上也能看書,但在書店這樣特定的環(huán)境里閱讀,感覺總能更投入一點?!蔽榕垦a充,閱讀環(huán)境中,其他讀者也會對閱讀體驗有所影響。“來這里的人基本都是沖著書來,很專一,不像一些開在商場里的書店,總有人是為了打卡拍照。”
最近,伍女士趁著午休時間看完了《認識身體》。她告訴記者,這本書是《紐約書評》《經濟學人》推薦圖書,作者加文·弗朗西斯是一位走遍世界的全科醫(yī)生。他從醫(yī)學院學生的經歷寫起,穿插醫(yī)學史和神話,向人們講述了身體這部復雜的機器的運行機制。“書里既有和我工作內容相關的知識,也包含了生命之美、醫(yī)學之美,我非常喜歡?!?/p>
一見圖書館碧云館辦公自習空間內的書目也很有吸引力。負責人孔侃俊介紹,整個館內藏書超過9000冊,而自習空間內的近千本圖書更是“優(yōu)中選優(yōu)”。記者注意到,靠近沙發(fā)區(qū)的書架上多為針對青少年兒童的書目,有中英文繪本、百科全書,還有一些售價頗為高昂的彩頁立體書。劉女士說,帶孩子一起來時,孩子在這里看喜歡的書,自己則在大桌旁辦公,彼此都很充實。北側書架上則擺放著許多文學、歷史、哲學圖書,其中包括上百冊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備受讀者推崇的甲骨文叢書,以及全套理想國譯叢。
可以說,大量藏書的優(yōu)勢,加上“合人胃口”的選書品位,讓愛書人對這些“小而美”自習空間的印象加分不少。
除此之外,孔侃俊還注意到,辦公自習空間也為一些遠程辦公人士提供了部分社交功能。和咖啡館內的純社交不同,辦公人士之間從共處一室的陌生人變?yōu)橄嗍炫笥训倪^程中,往往靠一些“奇妙的緣分”。在一見圖書館碧云館,“技術男”會因為聽到旁人說起某個新技術而興奮,繼而發(fā)起對話;全職媽媽會因為彼此有著年齡相仿的孩子,自然而然地熟絡起來;年輕人會因為無意中瞥見其他人翻看自己同樣感興趣的書,而鼓起勇氣交談。場館工作人員也不完全“隱身”,既會在見面時與讀者禮貌地打招呼,又會在他們需要幫忙時伸出援手。
孔侃俊說,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不少??椭g都交了朋友,每天早晨放好東西,第一件事情是聊幾句,隨后再開始工作,中午也會結伴一起到附近吃飯。聊天會不會打擾到其他人?“其實不會。”孔侃俊告訴記者,自習空間外還有一片“秘密花園”,“真要聊天,大家都會自覺地走到外面,天氣好的時候,還會一起曬曬太陽,在這里享受陽光午餐?!?/p>
有人曾這樣描述自己對一見圖書館的印象:“兼具獨立與交流空間,既保持了足夠安靜的獨立空間,又沒有刻意塑造封閉與距離。這恰如其分的人性化尺度,提供了陌生人社交中不打擾的陪伴?!庇眠@兩句話來形容辦公自習區(qū),其實也很妥帖。
構建新的知識連接點
展現(xiàn)學習是一種力量
■自習空間的意義在于:建構新的學習時空,形成新的學習符碼,塑造新的學習關系
半層書店合伙人趙琦告訴記者,隨著哈爾濱路周邊居民動遷和商戶減少,半層書店的自然人流也一再減少?!拔覀冏鲎粤暱臻g,也是為了給書店引流,增加一部分收入?!焙迷诮涍^半年,自習卡已經賣出了一些,有人續(xù)卡,也有人推薦給朋友。每逢周末,12個座位基本都能坐滿?!盎具_到預期效果?!?/p>
一見圖書館也通過自習空間實現(xiàn)了引流。事實上,場館內更為靈活的空間和豐富的活動也在無形中增加了人們知曉并使用自習空間的可能性。主打親子互動的一見圖書館碧云館除了免費閱讀區(qū)、會員活動體驗區(qū)(主要用于活動和講座)、會員閱讀區(qū)、辦公自習區(qū)之外,還配備了可對外租賃的音樂教室、舞蹈瑜伽教室和多功能活動室,營造出一種“家門口的社區(qū)文化活動中心”的氛圍。負責人孔侃俊說,開業(yè)一年來最熱鬧的一次,同時有數(shù)百人來到館里。而得益于合理的空間布局和分隔,參加活動的人、潛心閱讀的人、辦公的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雖說最初的南昌路一見圖書館因為各種原因暫時消失在人們視線中,但目前開出的包括碧云館在內的三家分館,都在穩(wěn)扎穩(wěn)打地走著社區(qū)會員制圖書館的路線。比起依賴“新鮮勁”的“網紅書店”,一見正依托與周邊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匹配度高的活動導入,與更強的體驗感、功能性和社交屬性,逐步融入社區(qū)。
文化空間的維系和發(fā)展不能單純靠“情懷”。眼下,通過運營辦公自習空間,半層書店和一見圖書館擁有了更多忠實擁躉。這種模式是否可復制、可推廣,還待進一步觀察,但無論如何,對周邊居民和辦公人士來說,都多了一種不錯的選擇。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閻峰認為,書店、圖書館開設的專門自習室,是一個積極的新社會化學習場景和社會化知識交流空間。加拿大教育學者喬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基于互聯(lián)網時代的學習,提出過一個“連接主義”(connectivism)學習理論,即今天的知識不再僅存于個體,而是分散在個人、書本、圖書館和無邊界的網絡之中。獨處一屋中的個人,不再是唯一把上述知識連接在一起的核心節(jié)點。
“書店、圖書館內的自習空間,就是個新的連接點?!遍惙逭f,這些空間的意義在于:建構了新的學習時空,是嵌入日常如流水般庸庸碌碌生活中的美好學習場景;形成了新的學習符碼,學習者之間的知識互動,學習者向其他人展示的學習身姿,如同向社會發(fā)送的彈幕,表征了“學習是一種力量”的信念;塑造了新的學習關系,“往來皆學習,笑談非庸?!?。“如此,社會生活中拓展了知識的網絡,而這也預示著一個學習型社會和時代趨勢的到來?!?/p>
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圖書館副館長、副教授張鵬看來,伴隨人們閱讀習慣的變遷,書店或社區(qū)公共文化空間內的閱讀區(qū)與現(xiàn)代大學圖書館不斷轉型的深層次內在邏輯相一致,都在進行書刊與讀者在所占空間比例上的再平衡,將最多的和最好的空間留給讀者。“只要其有利于全民閱讀和全民學習的習慣養(yǎng)成,有利于優(yōu)秀文化傳承和公民智識水平的提升,我們應對這類自習空間持擁抱的態(tài)度?!眳窃?/p>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