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與止觀美術館佛教造像展亮相齋宮
犍陀羅后期的青銅釋迦牟尼佛立像 鐘欣 攝
故宮博物院與止觀美術館聯(lián)合舉辦的“佛陀之光——故宮博物院與止觀美術館佛教造像展”23日在故宮齋宮開幕。
展覽的展品共計112件,精選自故宮博物館、止觀美術館以及一些私人收藏的藏品,以銅合金造像為主。這些藏品分別來自于古代西北印度、中印度、東北印度、尼泊爾、中國西藏地區(qū),展品的時代跨度從6世紀到15世紀,展示了藏傳佛教藝術的源與流及其豐富多彩的藝術風貌。
展覽根據(jù)西藏藝術風格的兩個主要區(qū)塊,即藏西藝術與藏中藝術,分為兩個單元:“從西北印度到西藏西部”和“從印度、尼泊爾到西藏中部”。
前一單元中,西北印度是古代南亞次大陸北部的絲路通衢,也是多文化碰撞、交流與融合的大舞臺,這一地區(qū)的佛教藝術融合了來自古希臘、西亞、中亞及印度的元素,影響直達中國西藏西部地區(qū),形成了藏西的藝術風格。后一單元中,西藏中部藝術風格在形成過程中先后受到來自于東北印度、尼泊爾藝術的強烈影響,尤其是尼泊爾藝術影響持久而深入,留下了眾多的藝術作品。這兩地的藝術風格都是在汲取外來藝術風格的基礎上,結合西藏本土的元素,各自形成獨特的藝術面貌。
故宮博物院宮廷部研究員羅文華表示,此次展覽展示的諸多藏品在品質和藝術水平方面均屬上乘之作,其中一部分堪稱是喜馬拉雅造像的重器,無論是歷史價值和藝術審美價值都相當高。
展覽中年代最早的展品來自止觀美術館,是一件4到5世紀犍陀羅后期的青銅釋迦牟尼佛立像。羅文華介紹,佛像背后上部還留有突出的插孔,可知此像原本配有身光和頭光,可惜現(xiàn)已佚去。此類造型的立像通常被稱作授記印釋迦像,體現(xiàn)出相當鮮明的犍陀羅佛像藝術風貌,工藝水平頗高,因此制作年代可以斷定在公元4-5世紀左右。此外,犍陀羅造像大多以石、泥等為主要材質,用青銅造像相對來說較為少見,因此更加凸顯出此像文物價值之
據(jù)悉,展覽將持續(xù)至12月23日。
-
推動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發(fā)展?故宮世紀文化對話論壇落下帷幕
文化與科技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先進文化理念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創(chuàng)新是推動文化生產(chǎn)方式變革的有力杠桿。[詳細] -
故宮創(chuàng)造新價值
自建成以來,這座昔日皇家宮殿厚重的正紅宮門第一次向百姓敞開,卸下神秘的面紗,那天北京城萬人空巷,爭相睹其真容。[詳細] -
養(yǎng)心殿百年來最大規(guī)模修繕開工,2020年再見!
“養(yǎng)心殿將正式進入古建筑研究性保護修繕工作的實施階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