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乎教育公平感 禁止收集家長職務信息該成為明規(guī)則
近日,有廣西南寧網(wǎng)民在人民網(wǎng)“領導留言板”留言,建議禁止中小學收集家長工作單位和職務信息。南寧市委辦公室回復稱,家長民族、工作單位和職務等信息不是必填項,家長可自愿填報。
今年8月,已有網(wǎng)友建議禁止中小學幼兒園收集家長工作單位和職務等信息。北京市教委回應稱,該信息只用于學籍管理,嚴格保密,不對普通教師公布,北京市教委正在研究取消父母職務信息的收集。
家長為何對學校收集職務信息如此在意?是因為這一行為關乎教育的公平感。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學校圍繞學生了解相關信息本是工作需要,可是,學生家長的工作、職務跟學生學習并沒有直接關系,有什么必要了解呢?
相反,學校收集這些信息,家長難免擔心教師會不會“看人下菜碟”,對那些職務較高、社會地位較高的家庭的孩子格外照顧,而對另一些孩子則忽視甚至打壓。此前,天津一教師就曾公開在課堂上宣稱:“別怪我瞧不起你,××同學的媽媽一年掙的錢都比你媽媽50年掙得多,你們素質(zhì)是一樣的嗎?”“以往送到我班里的學生,全都是家長當官的,要不就是家里條件特別好”……明晃晃的歧視言論令人氣憤,也深深刺痛了公眾的神經(jīng)。
當然,缺乏師德的教師畢竟是極少數(shù),也并不是說收集家長職務信息就一定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但是,這畢竟給教育公平埋下了隱患。這也是為什么公眾談到類似話題時,屢屢表示反對的原因。2019年,深圳一幼兒園布置家庭作業(yè),要求孩子拍攝“我家的汽車”照片,引發(fā)網(wǎng)友熱議;去年,西安一小學要求家長提供工資流水或社保,被網(wǎng)友質(zhì)疑是“因材施教”還是“因財施教”……種種爭議,無非都是源于對教育公平的堅定維護。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有教無類。今天,我們更應該明白,讓教育資源更公平地惠及每一個學生,應該是不懈追求的目標。收集家長工作單位和職務等隱私信息,對教育的幫助不大,帶來的隱患卻不小,停止收集明顯利大于弊。
家校關系本就因為關系到孩子的未來發(fā)展而格外敏感。維護和諧家校關系,就要努力去除橫亙在家長和學校之間的不信任因素,別讓無關緊要的信息成為影響教育的絆腳石。當然,老師在家訪或私下交流的過程中,得知家長的工作單位和職務等信息,也完全可以理解,不必太過敏感。但是,學校統(tǒng)一以填表等形式收集這些信息,就完全沒有必要了。
在回應中,南寧市委辦公室表示,家長民族、工作單位和職務等信息不是必填項;北京市教委表示該信息嚴格保密,不對普通教師公布,實際上也是認同了這些信息在具體教育過程中并沒有影響。既然如此,何不明確規(guī)定學校不得收集家長職務等敏感信息呢?促進教育公平,這就是值得往前走的一小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朱永新:以傳統(tǒng)文化閱讀建立文化自信
如果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優(yōu)秀基因在今天復活,會成為怎樣的美好?如果我們真正繼承了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會孕育出怎樣的新文化?如果優(yōu)秀的文化能夠深入內(nèi)化為人的素養(yǎng)。[詳細] -
中國留學生的安全意識還需加強 留學期間請筑牢安全防線
近期,多名中國公民在英國劍橋、謝菲爾德等地遇襲,受害人大多為在英留學人員。中國駐英國使館提醒在英中國公民近期加強安全防范。事件發(fā)生后,留學安全再度成為關注焦點。 [詳細] -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jiān)管司印發(fā)通知 加快推進校外培訓機構“營改非”工作進度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jiān)管司經(jīng)商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市場監(jiān)管總局登記注冊局,專門印發(fā)工作通知,就校外培訓機構“營改非”工作,優(yōu)化登記工作流程、加快推進工作進度作出部署。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