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學齡前教育APP不只是配合“雙減”
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發(fā)布《關于進一步做好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備案及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出,“面向學齡前兒童培訓的教育移動應用一律停止運行”。有專家表示,北京此舉與“雙減”政策相符,體現了嚴格控制學齡前教育教學內容在線化的趨勢。
中辦、國辦去年7月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即“雙減”政策),要求各地統(tǒng)籌做好面向3歲至6歲學齡前兒童的校外培訓治理工作,“不得開展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線上培訓”。北京擬叫停學齡前兒童教育App,主要源于這類App增加幼兒及家長負擔,背離“雙減”精神。
表面上看,這類App的主要功能是啟蒙教育、寓教于樂,似乎不存在增加學齡前兒童學業(yè)負擔問題。但實際上,這類App提前讓幼兒學識字、拼音、英語等,如同“拔苗助長”,讓幼兒過早承受學習負擔,違背了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同時,當幼兒深陷這類App長時間抱著手機不放,也給家長增加了心理負擔。
目前,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教育App多達幾十款,其中一款App運營商據說服務5億家庭用戶,準備沖擊A股。這說明學齡前教育App已經培養(yǎng)了大量用戶,也意味著有更多的學齡前兒童家長開始重蹈“雞娃”覆轍。所以,無論是“雙減”政策要求“不得開展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線上培訓”,還是北京擬叫停學齡前教育App,都是應有之義,這既為幼兒減負,也為家長減負。目前,部分知名教育App已經自覺下架了學齡前兒童課程,但因各地沒有同時“喊?!保杂胁簧賹W齡前教育App繼續(xù)運營。北京此舉具有示范意義。
在筆者看來,叫停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教育App,其意義不止是配合“雙減”政策為幼兒及家長減負,還有更深的用意是防范幼兒染上“手機依賴癥”,避免他們的身心健康過早地受到手機及網絡傷害。相關數據顯示,無論是網民低齡化還是手機用戶低齡化都比較嚴重,若不及時控制,對兒童的身心傷害不堪想象。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20年5月發(fā)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互聯網對于低齡群體的滲透能力持續(xù)增強,32.9%的小學生網民在學齡前就開始使用互聯網。新華社記者發(fā)現,當前網民群體顯現出“低齡化”趨勢,未成年人因為沉迷于網絡而引發(fā)的經濟損失和暴力事件層出不窮。即便不會引發(fā)經濟損失和暴力事件,也要防止傷害低齡群體的視力。
幼兒過早接觸手機、使用App,容易形成習慣、沉迷于網絡,且越往后越不易糾正,這對兒童生長會造成不良影響,其中某些傷害是不可逆的,比如視力下降。而北京擬叫停這類App,則有利于防止兒童青少年沉迷網絡而引發(fā)的一系列后果,同時也能減少相關問題對家庭和社會的影響。
但要指出的是,由于學齡前教育App可以跨區(qū)域下載、使用,而且App運營商分布在全國多地,那么僅北京叫停這類App的作用比較有限。希望各地有關部門按照“雙減”政策要求,同步叫停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所有教育培訓類App,以便最大化保護學齡前兒童,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適當遠離手機健康成長。
此外,不管是為學齡前兒童減負,或是防止幼兒沉迷手機網絡,不能只靠行政治理,還需要家長積極配合、正確示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中小學教科書正文用字不應小于小4號
3月1日起,由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fā)布的國家標準《兒童青少年學習用品近視防控衛(wèi)生要求》(標準號:GB40070-2021)正式實施。 [詳細] -
“教資”沖上熱搜榜!這屆年輕人為何熱衷當老師?
按照現行的教師資格考試辦法,該考試在多數省份分別在上下半年各組織一次。2021年下半年教資考試于去年10月30日舉行了筆試。 [詳細] -
四部門:2022年底全民終身數字學習體系初步構建
據中國網信網消息,近日,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fā)《2022年提升全民數字素養(yǎng)與技能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