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id="e6yuu"><td id="e6yuu"></td></center>
  • 
    
  • <menu id="e6yuu"></menu><ul id="e6yuu"></ul><rt id="e6yuu"><em id="e6yuu"></em></rt>
  • <rt id="e6yuu"><code id="e6yuu"></code></rt>
  • tibet.cn
    home

    從延安 再出發(fā)

    發(fā)布時間: 2024-10-26 14:10:00 來源: 人民網(wǎng)-陜西頻道

      從延安出發(fā),向東南驅車50公里,山間云霧繚繞,穿過巨大的金色稻穗拱門,陜北“好江南”——南泥灣,一片豐收盛景,躍然眼前。


    航拍南泥灣。南泥灣開發(fā)區(qū)管委會供圖

      “現(xiàn)在的陜北真是大變樣兒,漫山遍野都是樹,還有這么大一片稻田!”在“弘揚延安精神 奮進偉大時代”網(wǎng)上主題宣傳活動中,外地來的記者們紛紛感嘆延安的生態(tài)變化。

      說話間,幾名記者跳進稻田里,在村民的指導下,舉起鐮刀體驗了一把“割水稻”,并興奮地與親手收割的水稻合影留念。


    村民示范如何用鐮刀割水稻。人民網(wǎng)記者 白鴿攝

      20世紀40年代初,八路軍第120師第359旅在這里治地打壩、修渠引水,種植水稻面積達7000畝。

      如今,千畝稻田飄香,實現(xiàn)年產(chǎn)值200萬元。沉甸甸的谷穗顆粒飽滿,收割機轟轟作響,百姓喜笑顏開,“又是一個豐收年!”

      “我們與北大荒集團合作,引進優(yōu)質東北大米初香粳1號、龍洋16、吉源香1號等10多個品種進行試驗,結合先進的種植管理技術,最高畝產(chǎn)能達到1200斤?!毖影材夏酁常瘓F)農業(yè)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劉浪介紹,從2019年開始,千畝稻田就已經(jīng)全部實現(xiàn)機械化種植。

    自動收割機。人民網(wǎng)記者 白鴿攝

      “一定要把這塊地種好,我們相信,只要迎難而上、自力更生,就能戰(zhàn)勝任何困難!”劉浪堅定地說,“這塊稻田就是‘延安精神’的傳承。”

      漫步在總面積1043.98公頃的南泥灣國家濕地公園內,一群飛鳥振翅而起,翱翔于天地間,水面微動,幾只白骨頂雞劃過,擾亂了一池清波。

      “目前南泥灣的森林覆蓋率達87.4%,濕地公園內有232種脊椎動物、132種鳥類棲息于此,更有朱鹮主動‘落戶’?!蹦夏酁硣猩鷳B(tài)林場副場長賀曉霞介紹。


    南泥灣國家濕地公園一隅。人民網(wǎng)記者 白鴿攝

      環(huán)境越變越好,日子越過越舒心?!吧鷳B(tài)紅利”惠及了濕地公園不遠處的桃寶峪村。

      “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不是好一點兒,是好太多了!”桃寶峪村村民馮延東深有感觸。

      “看著家鄉(xiāng)環(huán)境變好,回鄉(xiāng)把老屋‘收拾’成了農家樂,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在家門口就能把錢賺,馮延東笑得開懷。

      “大家伙兒還開民宿、搞游樂場、賣農特產(chǎn)……”南泥灣鎮(zhèn)桃寶峪村支部書記折寶東接過話茬,扳著手指算著賬,“國慶期間,我們這兒來了20萬游客,光停車費每天能收一萬六呢!”

      日子有盼頭,人民有干勁兒,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已牢牢印刻在這片土地上。


    “懸崖造林隊”的工作日常。受訪者供圖

      離開南泥灣,繼續(xù)往東南方向行駛,就到了延安市宜川縣。這里,一支傳奇的隊伍被當?shù)厝朔Q作“懸崖造林隊”。

      隊如其名,其工作就是在30米高的黃河懸崖邊上種樹。

      為了什么?

      “把每塊荒山都變成綠色,就是我們最大的夢想?!薄皯已略炝株牎标犻L王永紅不假思索地告訴記者。

      這支隊伍平均年齡超過45歲。從2004年至今的20年間,植樹攔泥沙、造林保水土,他們在宜川縣種下近4萬畝、280多萬棵樹,為宜川縣境內黃河沿岸石質山地披上了3.7萬畝“綠裝”。

      曾經(jīng),光禿禿的黃河懸崖,是王永紅的一塊“心病”。2012年,他主動請纓,決定嘗試在懸崖上種樹。


    王永紅在黃河懸崖邊上種樹。受訪者供圖

      黃河懸崖上土層稀薄,沒有土,怎么種?

      靠人背!“一袋土約50斤重,我們背6趟才能把一個樹坑的土背夠?!倍鴺淇樱彩顷爢T們把崖壁上的石頭打碎才壘砌而成的。

      土和樹坑的難題解決了,新問題又來了:有的懸崖人下不去,怎么辦?

      “就在懸崖頂上打鋼鉗,把安全繩固定在上面,人順著繩上下爬?!蓖跤兰t指著正在懸崖邊上作業(yè)的隊員說道。

      “害怕過嗎?”

      “不怕!”

      陽光灑在黝黑的臉上,49歲的王永紅笑得堅毅。


    “懸崖造林隊”用無人機運樹苗。人民網(wǎng)記者 白鴿攝

      今年3月份,隊伍里來了“新成員”。王永紅激動地指著空中正在作業(yè)的無人機,“有了它,我們省了不少力,現(xiàn)在每人每天能種100多棵樹呢?!?/p>

      如今的黃河懸崖邊上,一株株側柏、油松傲然挺立,譜寫了一曲“綠色奇跡”。

      “還打算干多久?”

      “只要還有一處荒山,只要還干得動,我就要把樹種到底!”無人機帶著樹苗飛向崖邊,王永紅與隊員們再次義無反顧地攀上懸崖。


    如今的黃河懸崖邊上郁郁蔥蔥。人民網(wǎng)記者 白鴿攝

      在延安,一代又一代如王永紅般的人們,堅守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堅定信念,追尋偉大理想,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與使命,共同描繪出一幅幅動人的時代畫卷……


    61歲的“說書人”宋有建。人民網(wǎng)記者 白鴿攝

      延安市甘泉縣下寺灣鎮(zhèn),生態(tài)旅游發(fā)展帶動了一批村民增收致富。61歲的“說書人”宋有建家開了民宿,“要把老一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說給更多人聽!”

      延安市吳起縣南溝村,退耕還林25年的生態(tài)巨變,讓老百姓在土地上“刨金子”“挖銀子”,不出家門口就有活干、把錢賺。2023年底人均純收入達到18731元。

      延安市寶塔區(qū)橋溝街道煙洞溝村,政府提供的免費技術培訓,讓蘋果種植大戶馬文昌“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如今,他的兒女們——馬家“果四代”,利用電商、果樹認養(yǎng)等新渠道,把延安蘋果銷到了全國各地。

      延安市黃陵縣索洛灣村,20多年來,在村支書柯小海的帶領下,人均年收入從不足800元發(fā)展到超過3萬元。村民全部免費享受養(yǎng)老、醫(yī)保等政策,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隨便領。

      …………

      瞧,在這片被歷史深情撫摸過的黃土地上,一朵朵絢爛的幸福之花正在悄然綻放,一個個關于奮斗與堅持的故事正在生動訴說,一股無形的力量,滋養(yǎng)著延安,不斷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這,或許就是新時代“延安精神”的薪火傳承。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email
    99在线无码精品秘人口,久久精品一本视频,国产老熟女精品一区免费观看全集,99人在线免费视频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福利 亚洲精品无码AⅤ片青青在线观看
    <center id="e6yuu"><td id="e6yuu"></td></center>
  • 
    
  • <menu id="e6yuu"></menu><ul id="e6yuu"></ul><rt id="e6yuu"><em id="e6yuu"></em></rt>
  • <rt id="e6yuu"><code id="e6yuu"></code></rt>